前私募冠军亏损超30%,投资人拿着补偿承诺书上法庭讨债……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近日,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则民事判决书将曾经风光无两的私募冠军再次拉入大众视野。
判决书显示,2016年的股票私募类冠军苏思通在其私募产品出现明显亏损后,签署了一次性补偿的承诺书,但未能履约,被投资人告上法庭。
曾经的私募冠军何以沦落至此?投资人与私募基金经理签订的承诺书是否有效?成为备受市场关注的问题。
一年亏损33%
民事判决书显示,山东一位私募投资者通过中泰证券在2016年12月买入苏思通管理的“蓝海稳定成立一期基金”,基金合同约定该基金设有预警线和止损线,分别为0.8元和0.7元,但2017年11月29日,这一投资者赎回上述基金时,其投入的本金200万元只剩下132万元,也就是说投资人持有基金产品不到一年亏损率超过33%。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人称,2017年蓝海中心法定代表人苏思通向原告出具承诺书,承诺清算金额不足1500000元部分,一次性补偿至1500000元,无条件在2018年9月1日前兑付完毕,逾期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但到期后,苏思通并未将损失补偿给投资人。
苏思通辩解称,2017年年底蓝海稳定增长一期私募基金代销机构带领部分投资人到苏思通位于上海市的办公地址,要求自己承担亏损责任,自己在被胁迫的情况下在投资人等提供的承诺函上签字,市场风险非人为所能控制,原告等投资人不能将亏损的责任归咎于苏思通。
对此,法院判决:被告蓝海中心、被告苏思通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本院鉴于本案基本事实清楚,依法决定缺席判决本案。苏思通应依其承诺向投资者承担责任。现投资者主张苏思通赔偿其经济损失17.94万元(150万元-132.06万元)的诉讼请求于约相合、于法有据,本院予以支持。
曾经的80后A股“传奇人物”
除了承诺书法律效力被认可备受关注外,苏思通这位曾经的私募冠军也颇让业内人士唏嘘。
公开资料显示,生于1983年的苏思通在资本市场一度成为“传奇”。2016年,苏思通掌管的“蓝海一号”顺利躲过2016年初的A股“熔断”,年收益达到180.92%,成为当年私募“黑马”,夺得2016年度私募冠军。当年的苏思通,投资风格以快、准、狠著称,市场人称“快刀八郎”。
苏思通担任股东的部分公司(包括蓝海思通投资和蓝海韬略资本)
然而2017年A股迎来“蓝筹白马”行情,擅长中小票投资的苏思通业绩开始走下坡路。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17年主观多头策略私募平均业绩为13%,沪深300涨幅超购20%,而苏思通的蓝海韬略资本当年却亏损了24%。
另外,风格颇为激进的苏思通在风控方面也频频出现问题。
比如,2019年1月3日晚间,证监会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苏思通所在的蓝海思通投资控股(上海)有限公司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连续交易、对倒、尾盘拉抬等方式影响“云煤能源”等5只股票价格和交易量,其行为违反了关于禁止操纵证券市场的规定,构成操纵证券市场行为。证监会没收蓝海思通违法所得513万元,并处以1227万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苏思通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
业绩的掉头向下叠加风控漏洞频出,使得蓝海韬略资本淘汰于加速出清的私募发展新时代。2020年6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两批注销私募名单,68家私募被注销,其中就包括蓝海韬略资本。
行业加速出清
“包括苏思通在内的那一批私募冠军的没落,除了令人唏嘘,更多则代表着行业优胜劣汰的加速。”沪上一位私募人士直言,近年来,经历过狂飙突进阶段的私募行业愈发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监管趋严叠加资本市场的愈发成熟,使得存有“赌徒心态”的私募管理人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坚守财富管理初心的长跑者。
公开资料显示,私募行业监管的“扶优限劣”在不断升级。前几日,中基协还发布了《关于加强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从业人员资格注册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机构员工总人数不应低于5人,且一般员工不得兼职,大大提升了私募的注册门槛和运营门槛。
紫荆资本法务总监汪澍表示,随着私募行业日益发展壮大,相关监管也日趋严格。相关规定的出台,重申和细化了私募基金的监管底线,旨在推动私募行业真正回归本源,实现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编辑:吴晓婧
往期回顾 |
这个近期“腰斩”的板块,私募大佬一季度已经果断减持!现在是机会了吗?
本期责任编辑:赵唯佳
监制:浦泓毅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